一、美伊核談判推動制裁放松預期,增加原油供應
美伊雙方自2025年4月7日以來已進行三輪間接高層談判,第三輪談判于4月26日在阿曼舉行。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稱雙方在“原則和目標上取得更好諒解”,并計劃舉行專家級技術會談。若談判達成協議,美國可能部分或全部解除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這將導致全球原油供應顯著增加。若制裁解除,伊朗有望在短期內恢復至制裁前水平,進一步加劇全球原油供應過剩。
二、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需求擔憂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25%關稅,并計劃對委內瑞拉石油進口國實施25%的“次級關稅”,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其需求受貿易戰影響可能下降。此外,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的計劃也令市場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構成利空。
貿易戰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導致原油需求預期下降。IMF最新報告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2%,進一步削弱市場對原油消費的信心。
三、供需失衡與油價下行壓力
OPEC+自2025年4月起逐步增產,4月和5月分別減產22.2萬桶/日和37.8萬桶/日,但這一補償性減產仍難以抵消伊朗原油回歸和美國頁巖油產量增長帶來的供應壓力。
受供需失衡影響,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跌破70美元/桶關口,創近三年新低。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加劇,油價短期難以翻身。
盡管美伊核談判取得進展,但以色列的強硬立場可能引發中東局勢波動。若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軍事打擊,地緣風險可能重新升溫,支撐油價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