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綸(PP纖維)是四大合成纖維發展潛力最大的品種,已是第二大合成纖維品種。丙綸可分為短纖、長絲、無紡布、煙用絲束、膨體連續長絲(BCF)等,主要用于包裝、香煙濾材、地毯、無紡布、服飾等制品。除用作服用纖維外,產業用丙綸是最活躍的市場,在醫療、衛生材料方面的消費增長也很快。隨著對工程質量的重視,丙綸無紡布在道路、水庫、堤壩建設等方面的應用將迅速增加。丙綸必定會在合成纖維廣泛的應用領域中發揮重大作用,前景十分廣闊。
丙綸于1954年在意大利最早出現,1959年Montecatini公司以“Meraklon”商標投入商業生產。丙綸的特點是相對密度小,熔點與玻璃化溫度低,結晶度高,吸濕率低,耐化學性好和有較好的力學性能。但耐熱性、耐光性差。此外,丙綸由于原料價格低,能源消耗少,所以成本較其它合成纖維低。20世紀60年代丙綸開始進入市場,丙綸扁絲逐漸頂替黃麻而成為麻袋行業的基本原料。加拿大Cellanese公司于1962年開發出聚丙烯短程紡絲,同期膨體連續長絲(BCF)開始用于地毯行業。目前世界上90%的地毯底布和25%地毯面紗是由丙綸制作的。
丙綸由于其具有優良的性能,原料來源豐富、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在服裝、裝飾及產業用品應用有著廣闊的前景,因此對聚丙烯纖維新產品的開發也層出不窮。丙綸功能纖維最早在日本和美國等纖維工業發達國家得到重視。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加大對丙綸功能纖維、高性能纖維研究的投入,不斷推出高技術新產品,并著重強調其在裝飾和產業用方面的用途,拓寬紡織品的應用領域。美國先后研制出抗菌、阻燃、抗靜電、防污等多種功能性丙綸。西歐各國對丙綸研究與開發也相當活躍,已成功開發出導電、電熱、生物吸收降解丙綸。目前,日本的丙綸功能紡織品占全部紡織品的39%,最近日本三菱推出環保型丙綸“三菱Pylen”。
隨著聚合紡絲技術的提高,丙綸已由粗旦向細旦和超細旦發展。20世紀70年代,丙綸細旦纖維的開發首先在美國、意大利、捷克等國家興起;超細旦丙綸是聚丙烯纖維向仿真絲和織物薄型化發展的新品種,除具有常規丙綸的比重輕、保曖性好、強度高、耐腐蝕、耐磨等優點外,還兼有柔軟、導濕和穿著舒適等特點,其細旦和超細旦絲是制作運動服、內衣、高檔服裝和過濾介質的極好材料,它們具有獨特、優異的服用性能。
20世紀80年代中期,混凝土增強丙綸取得了進展,美國、西歐已開始用于建筑行業;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聚丙烯性能的不斷改進,丙綸的品種更加多樣化,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道化學公司和孟山都公司等在該領域占據很重要的地位。美國紡織品中有28%是丙綸功能紡織品。
我國丙綸纖維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80年代的年均增長率達36%,大大高于全球丙綸i2%的增長速度.也明顯高于國內合纖16%的增長速度。90年代我國丙綸仍以高于合纖平均增長的速度發展。我國丙綸纖維年需求量已超過50萬噸,其中高檔無紡布、運動服用料基本依賴進口。
我國的對丙綸纖維的研究與開發在過去20年里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如今丙綸功能化的研究已進入一個蓬勃發展時期。不但品種日趨多樣化,大部份的新型功能性丙綸在我國都有生產和研究。如阻燃纖維、抗菌纖維、抗紫外線纖維、遠紅外纖維等品種都有一定的產量。
二、丙綸開發新品種
1.異形丙綸
普通聚丙烯纖維截面為圓形,絲條有蠟狀子感和塑化外形,影響織物服用性能和外觀,因此必須用適當的非圓形截面來消除蠟狀手感或使之最小化,根據需要噴絲孔截面可制成異形如星形、三角形、多邊形等。纖維的截面還影響絲條體積、絕緣性、回彈力、芯吸效應、光澤、吸污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