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全國紡粘法非織造布新建工程熱潮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在全國不少省市掀起了一股爭上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工程項目的新高潮。據不完整統計,已經簽訂了設備供應合同,或已正式決定要上紡粘生產線,以及今年投入生產或正在安裝生產線的工廠(公司)有五十多間,生產線達六十多條,生產能力近二十萬噸,其中薄型丙綸生產線約五十七條,滌綸紡粘線三條,SMS生產線已簽約兩條,最近將再簽兩條,總計四條,另外尚有八間公司正在積極籌備上此項目。 這批工程大部分將于今年到明年年底之前投入生產。投產后,將會使我國的紡粘布生產線達到135條以上,生產能力達到45萬噸以上,與美國2001年的全國產量持平。這是我國紡粘行業目前的一個特大動向。
二、新建工程熱潮的幾個特點
1、歷史之最
我國即將在兩年左右新上60多條紡粘生產線,增加二十萬噸生產能力。如此龐大的規模,不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任何國家均是少見,可以說是“歷史之最”和“世界之最”。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紡粘發展史上的一個特大事件。
2、向兩極方向擴展 這次高潮與過去不同點是,紡粘生產開始向兩極方向擴展,即一個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新上的SMS生產線,均是一條線年產能力在一萬噸左右,3-4臺機組聯合生產,向高新技術方向發展,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此外,還有3-4條雙機頭年產能力6000噸生產線,還有幅寬4-6M的生產線兩條;另一個方向是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在新上的項目中,大約有17條生產線幅寬為1.6-1.85M,年產能力為1000-1500噸小生產線,這種生產線投資少,上馬快,機動靈活。
3、國產設備占90%以上,在已正式簽約的六十多條生產線中,由國外引進的設備僅有四條,占7%,而93%為國產生產線,國產生產線中有12條是生產工廠自己研制的,占20%,使設備投資降到最低,有利于生產成本的降低和市場競爭。這說明我國紡粘設備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越來越成熟,今后一般一個機頭的丙綸薄型紡粘生產線,我國完全不必再進口,而且還可以出口,參與國際競爭。
4、新生產線地區分布,沿海省市為主,內地亦有發展,具體為:①浙江省15條,②江蘇省14條,③廣東省6條,④湖北省5條,⑤福建省5條,⑥遼寧省、山東省、上海市、河北省各4條,⑦河南省2條。
此外,陜西省西安市擬上一條,尚未簽約,若能簽約,則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新增項目。
三、形成紡粘法新工程熱潮的主要原因
1、目前紡粘布全國市場銷售形勢很好是一個重要原因
全國各紡粘廠訂單飽滿,產品市場供不應求,日夜趕工,創歷史新高,因此不少單位看準這個市場,盡力擠身或擴大這方面的投資,上新的工程項目。
2、“非典”的影響
今年全國發生“非典”大災難,在防治非典上,紡粘布和熔噴布起到了“后勤軍需部”的重要作用,紡粘布和熔噴布緊張到無法共貨,而且價格大幅上揚,獲得很大利潤。目前雖然“非典”已過,用量下降,但紡粘布市場在醫療衛生行業知名度已大幅提高,不少公司認為紡粘法與熔噴法非織造布在中國還是大有前途的。因此選定投資紡粘生產線。
3、出口加工形勢很好也是吸引投資者投向紡粘布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每個月出口的非織造布制品,包括工作服、手術衣、防護服、口罩、帽子、鞋套、購物袋、西裝套等產品約一千個40尺集裝箱,其中廣東三百多個,湖北三百多個,其他省(如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遼寧省等。┮灿腥俣鄠集裝箱,這些非織造布制品大部分是用紡粘布加工制成,月耗量在一萬噸以上,年耗量達十幾萬噸,此外,紡粘布卷材也有一定的出口量。由于中國勞動力低廉,且人民幣匯率偏低有利出口,今后出口還會大大增加,不少公司看準了這個勢頭,積極將資金投向紡粘生產線。
4、設備價格下降
設備價格下降使得不少的投資者力所能及,投向紡粘法生產線。目前一套單機頭丙綸紡粘生產線價格大約600-900萬元人民幣,生產工廠自制的設備僅300萬元左右,比過去上千萬元的價格明顯下降,使不少投資者有能力購買,上紡粘生產線不再是望塵莫及。
5、紡粘布生產有利可圖
目前一噸紡粘布的毛利大約有1000-2000元,這對于幾年前一噸布5000-10000元是大幅下滑,但是對比其他工程項目,仍然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項目。不少投資者在投資前對不同的工程項目進行過比較、分析,認為還是投資紡粘生產線有前途,特別是SMS生產線,SMS布在中國市場脫銷,每年需進口數萬噸,其經濟效益可觀,因而有些有實力的大公司愿意為此項目投資一億多元。
總之形成目前紡粘布投資熱潮,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也不是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