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玻璃纖維工業正處在由大變強的形勢下。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玻纖工業現在還不強,這主要表現在:整體技術水平尚與先進國家有差距,技術上引進、仿制多,自主知識產權少;整個行業企業數眾多,企業間技術水平差別甚大,多數企業技術裝備相對低下,整體生產效率比較低;中低檔產品多,一些高檔產品仍需進口,新產品開發力不強,整體產品質量有待提高;雖然我們有成本優勢,但綜合技術、裝備、經營、管理,及國際競爭力等還不強。我國玻纖產業要抓緊利用當前機遇,走好由大變強之路。
更好地發展玻纖增強基材是我國玻纖工業由大變強的關鍵之一這是從玻纖特性和市場需求兩方面決定的:
1.玻璃纖維作為一種工業材料,它的性能決定了它很少直接使用,它的工業化和發展主要是作為塑料增強基材,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玻璃纖維還被用來增強一些其他材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玻璃纖維就是一種增強基材。也就是說玻纖增強基材發展好了,整個玻纖工業就發展好了。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的工業化,是現代工業材料發展的階段標志,且正向更多更好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方向發展。用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可以對塑料進行改性,提高它們的性能,擴大它們的應用,尤其在提高機械性能方面性能顯著,如作為普通塑料的聚丙稀(PP),經玻璃纖維增強就可作為工程塑料使用。
玻璃纖維有80%左右用于以各種形式增強高分子材料方面。在樹脂基材復合材料中,目前也在發展天然纖維、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等一些化學纖維作為增強基材,但玻璃纖維仍占有85%的絕對優勢份額。這也就成為玻纖增強基材的開發重點。
2.復合材料作為現代工業材料發展新階段的標志,當前正迅速發展著。這種發展一方面是量和品種的增加,另一方面則是性能要求的提高。我國國民經濟多年的持續發展,逐漸提出了更高發展質量的要求。因此這幾年我國復合材料增長率居世界最高。這就從需求角度提高了對玻纖增強基材的要求。
對玻纖增強基材提高性能要求的重點表現在:更高的比強度,更好的工藝性(適應閉模、規模化生產和更精細的產品等),更好的環保性,更好的功能性(電、光、智能等),更好的耐熱性等。復合材料的發展要求推動著玻纖增強基材的更好發展。
某種意義上說,抓好玻纖增強基材的發展是抓好我國玻纖工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復合材料的發展也要求更好地發展玻纖增強基材首先相對廣義地看一下與玻纖有關的復合材料的發展,以強調玻纖產業對推進這些復合材料發展的責任。
1.對于FRSP、FRTP和玻纖基CCL這三個玻纖主流應用行業,國內對玻纖的年總需量已在75萬噸以上。這是我們玻纖行業首先要滿足的需求,不但要滿足當前需求,還要滿足它們發展中在量和質各方面的需求。
2.使玻纖增強橡膠等彈性體和涂覆PVC、丙烯酸酯、聚氨酯、硅橡膠、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得以增強和改性,用于耐熱、耐濕、耐候、耐磨等需求的用量在不斷擴大和增加。
3.建筑領域對玻纖增強基材需求量大面廣。隨著建筑節能、安全、美觀的要求,新型輕質建筑材料被越來越多地應用。玻纖增強的一些材料,由于有性能方面的優勢也被越來越多地采用。除FRP制品外,主要有:
①以玻纖氈和織物為增強的改性瀝青防水材料。在美國,玻纖基瀝青瓦年使用量30億平方米左右,需要用掉其玻纖產量的1/3.我國防水材料也在大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規劃使新型防水材料比例從目前的50%左右調整到2010年的85%左右,其中以玻纖氈為胎體的改性瀝青瓦產品,計劃每年施工面積從2005年占整個防水材料2.6%的1700萬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5000萬平方米,占整個防水材料的6%.除此之外,在防水卷材和防水現場施工中,還要使用不少玻纖氈、織物,及與聚酯纖維的混織物。
②玻纖增強石膏制品。在發達國家,石膏板的應用已極其廣泛,美國年用量已超過30億平方米,人均消費量達1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建筑消耗紙面石膏板約4平方米。10%以上的石膏板用玻纖內混或玻纖氈、布代紙貼面增強。這樣可以顯著提高石膏板的強度和耐火性,且這種趨勢還在迅速擴大。我國石膏貯量豐富,電廠廢碴脫硫石膏的利用更擴大了石膏的資源。我國石膏板年產量已近10億平方米,近來不少地方還在擴建增產,所以玻纖增強石膏制品的潛在市場需求很大。 ③增強菱鎂材料。我國菱鎂礦儲量已探明在30億噸以上,居世界第一。玻纖增強氯氧鎂膠凝材料可制成玻鎂裝飾板。以改性氯氧鎂水泥為膠凝材料,以中堿或無堿玻璃纖維布為增強材料,以絕熱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為芯材而制成的風管叫玻鎂風管,它與鐵皮風管比,有壽命長、重量輕、漏風率低、噪音小、用電省、防火性好等優點。前三四年由于選材和制作的混亂,墻體或吊板用菱鎂建筑材料被發改委下令限制。隨著空調通風使用的普及化和菱鎂行業管理的加強,生產工藝技術的改進,及產品標準的修訂和嚴格化,2005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已取消了對此類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