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的預處理方面,在相同條件下竹纖維比其他纖維素纖維更易吸濕快干,故在紡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靜電,引起繞羅拉和皮輥,影響生產進度和質量,故在生產之前需進行預處理。
根據竹纖維的回潮率以及含油率的大小,在投料前對竹纖維按一定比例加濕,然后養生6~8小時,以保證纖維在以后的各工序中處于放濕狀態。
由于竹纖維相對較細,且長度整齊度好,不含雜質。在開清棉工序中,以減少對纖維的打擊損傷度為前提,采用多松少打、盡量少落的工藝原則。選用較低的打手速度,FA106B開棉機采用梳針打手,速度480rpm;綜合打手的速度800rpm。為減少落棉,用白鐵皮封閉所有塵棒。在操作方面,加強對自調勻整裝置工作狀態的檢查,使棉卷的正卷率保持在99.5%,棉卷的縱橫向均勻度控制在1.4%;為了防止粘卷,適當加大棉卷壓力。
梳棉工序中,為確保生條質量和減少纖維損傷,按“輕定量、低速度、小隔距、小張力”的工藝原則,適當增大刺輥與給棉板的隔距,降低刺輥、錫林、道夫的速度,以減少棉結,使纖維順利轉移。為減少短絨的產生和增加,梳棉后部工藝隔距要適當放大。為使纖維得到充分梳理,減少棉結數量,梳理隔距要適當偏小控制;生產竹纖維品種時梳棉的濕度應偏大控制,一般相對濕度控制在70%;壓輥壓力要偏小控制,否則易造成纖維被壓碎。
通過上述措施,生條的烏斯特條干為3.12%,生條的棉結為6粒/g,生條的短絨率為1.2%,重量不勻率為3.65 %。
針對竹纖維的特性,并條工序應采用兩道均為八根并合的方式,同時以“重加壓、輕定量、大隔距、慢速度”為工藝原則。為改善熟條條干,頭并采用較大的后區牽伸倍數、末道采用集中牽伸的方式,以提高纖維的伸直平行度。
由于竹纖維具有很強的吸放濕性,在并和牽伸過程中,纖維的伸直平行度大大提高,使纖維問的抱合力更差,易纏繞羅拉與皮輥,所以車間的溫濕度要偏大控制。
粗紗工序中,由于竹纖維表面光滑,抱合力差,條子易分叉,為減少意外牽伸和成紗毛羽,粗紗捻系數應偏大掌握,同時,粗紗張力要偏小控制;為提高粗紗條干,粗紗后區牽伸倍數應偏小控制,同時粗紗后區隔距應適當放大;并粗工序的濕度應控制在65%,為保證生產順利進行,應用蒸氣加濕措施。
細紗工序中,由于竹纖維表面光滑,抱合力差,在細紗工序成紗易出現毛羽紗、斷頭多的現象,因此,細紗宜采用大的捻系數、低速度、小張力的工藝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