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正式實施還有兩個月就要滿周年了,但是就在此時,部分地區開始出現了塑料袋回潮的現象,不得不引起人們和相關部門的警示!有的零售企業又開始提供免費塑料袋,和限塑之前的情況幾乎沒什么差別。如此這般的話,那“限塑令”實施的意義何在?
這種現象,不僅農貿市場存在,一些城市除了超市以外的很多零售企業,都存在向消費者提供免費塑料袋的現象。
不可否認,塑料袋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畢竟它使人們的生活、購物越來越便捷。所以,我認為,就是為了環保需要,在沒有可替代品之前,也不能讓塑料袋退出市場,因為塑料袋本身并沒有錯,錯在塑料袋材料不夠環保,不能降解。如果因為環保需要扭轉人們的生活習慣,這種做法就不夠人性化,也違背了社會發展方便、快捷、文明的終極本質。再者,塑料袋出現回潮并不是群眾環保意識落后的表現,在轟轟烈烈的環保宣傳中,群眾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升,越來越注重公民的環保責任,自覺履行環保職責,看看生活中的諸多細節,在街頭,年輕父母教育孩子將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只要是舉手之勞能夠做到的事情,很多人都樂意做。可問題是,因為污染問題就讓生活退回到不方便狀態,人們內心不情愿,所以才愿意繼續使用塑料袋,商家正是迎合市民的這種心態。問題的實質是塑料袋不能降解,沒有出現科學環保的替代品而已。
國際治理“白色污染”的主流思路是源頭控制減量、促進回收利用、局部實行限制、鼓勵發展替代。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鼓勵發展替代”。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是尋求到更好的替代品!笨纯纯山到馑芰洗陌l展前景,盡管這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優良的使用性能、廢棄后可被環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終被無機化而成為自然界中碳素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但是目前呼聲很高的傳統塑料袋替代品,終因“該產品涉及高新技術產業,因油價飆升,投資商囊中羞澀,而造就了這一高科技產品的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界!
據報道,“云南治理滇池將投入300億,”江蘇“投入數百億元資金治理太湖流域的水環境問題,”對污染處理能大規模投資,為什么就不舍得對降解塑料進行資金扶持和政策扶持呢?因為湖水污染已經引起了公憤,而塑料袋污染的效應是潛在的?“一個普通塑料袋降解需要200年以上的時間。”人們更愿關心投資成本,而不愿關心塑料袋造成的未來污染,資積極性就不大。歸根到底,還是對這種隱形污染的重視度不夠高!
塑料袋回潮也是一個環保警醒,找不出替代品,監管又不力,等待我們的,肯定還是“白色污染”。
為了讓環保落到實處,我們期待可降解塑料袋能夠早日走上市場,為群眾帶來方便,為環境帶來潔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