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紡織品貿易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市場需求不旺,競爭空前激烈,但銅陵華源麻業有限公司的銷售收入仍然達到6.5億元。接受《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時,銅陵華源麻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亞平認為這是“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的結晶”。
技術創新層層推進
從上世紀50年代建廠至今,銅陵華源的發展史也是其技術創新史。以技術創新為根基,在對亞麻、苧麻、大麻等各種麻類纖維進行深度加工和充分開發利用的同時,銅陵華源形成了集紡、織、染、整、服裝于一體的內部產業鏈,其現有2個印染公司、1個制衣公司、1個汽車內飾公司、1個服裝公司,并具有一定的針織、印花面料及麻類無紡布的生產加工能力。
尤其在中國加入WTO之后,為應對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銅陵華源的技術創新層層推進。2001年,通過對4200錠苧麻生產線前紡設備的置換改造,利用苧麻設備生產亞麻條與亞麻濕紡相配套,銅陵華源成功地完成了“亞麻短纖維紡紗”新工藝生產線的設計。這在亞麻濕紡工藝上屬國內首創,成為全國第一家利用苧麻設備生產亞麻條的企業。此項技術解決了利用苧麻設備生產亞麻條的技術難題,為亞麻濕紡工藝及設備的選型提供了新途徑,拓寬了亞麻濕紡紗工藝路線的選擇范圍。這一重大產品技術研究成果榮獲2002年度中國華源集團合理化建議“金點子”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使銅陵華源布機的無梭化率由建廠之初的10%提高到現在的100%,混紡紗由原來只能生產普梳低支發展到現在可以生產精梳高支,公司生產的亞麻、苧麻與棉、粘膠混紡的30支混紡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麻紡無結頭生產線,亞麻煮漂、烘干、除塵等工藝技術均處于世界先進行列。銅陵華源擁有從法國、德國引進的先進苧麻紡紗生產線,在純苧麻無接頭紗生產領域,一直處于行業前列。
銷售利潤節節攀升
銅陵華源還成立了由高級技術人員組成的研發中心,通過收集國內外科技信息、深入市場調研,開發出滿足市場需要的新產品。科技創新不但使銅陵華源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各種榮譽。其中,滌棉菠蘿麻三合一色布榮獲2001年國家重點新產品;2006年苧麻竹纖維高檔功能性面料研究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利用“汽車內飾用天然麻纖維復合板及加工方法”生產的產品通過“安徽省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并獲得安徽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產品稱號;天絲/菠蘿麻/滌混紡面料、苧麻/棉交織緞紋面料獲“第83屆世界紡織大會優秀面料”榮譽;企業榮獲2007-2008年度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稱號。
劉亞平堅信,企業要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信任并將之維系,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才是根本。在不斷的技術創新過程中,銅陵華源的銷售收入也逐年攀升,每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占銷售總額的30%,新產品利潤占利潤總額的42%。
創新能力是競爭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競爭力水平的提高是通過企業的不斷創新來實現的。銅陵華源在技術改造方面始終堅持“小步快走,不斷進步”的方針,公司每年在技改和新產品開發方面的資金投入達到2000萬元以上。概括銅陵華源的發展,劉亞平認為是技術創新讓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并使其在目前形勢嚴峻的狀況下,穩步前進。他說:“今后,銅陵華源還將在加大產品技術創新的同時,在管理創新、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管理模式、堅持以改革創新為發展動力等多方面加大力度。”
競爭力對推動紡織服裝行業的技術進步至關重要。競爭力的提高是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技術進步來實現的,在改造、創新、進步的過程中,必然要淘汰一些落后的產能,從而達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使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整體競爭力水平得到提高。
銅陵華源董事長劉亞平認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的2007~2008年度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測評活動,給企業帶來的益處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對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起到了激勵作用,有利于行業內的企業學有標桿,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對被評為行業500強的企業來說,對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發揮品牌效益、拓展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企業今后的發展和經濟效益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編后:
談到企業的競爭力建設,技術創新永遠是不可回避的話題。銅陵華源的發展史也是其技術創新史。依靠不間斷的技術創新,銅陵華源如今不但兵強馬壯,更躋身于高手如林的麻紡織業前十強。
銅陵華源利用技術革新開拓市場,更重要的是技術革新促進了產業升級,使得企業在面臨大風大浪時,依然能從容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