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路全長85,707公里,是連接昆明和玉溪的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kg/h,自1998年開通以來,為當地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進一步提高昆玉公路路用性能和使用質量,發揮效益,省交通廳決定在原瀝青路面上加鋪AK-13B抗滑罩面。另外為增加道路建設中的科技含量,在云南省交通廳的領導和組織下,昆玉高速公路分別成立了硅藻土改性瀝青、SBS改性瀝青和博尼維加強瀝青路面三個課題組,開展新材料在瀝青路面中的應用試驗路研究。位于第7合同段的隧道內原路面為水泥路面,由于當時施工條件的限制,路面的平整度差,與其余路段的高平整度形成了鮮明對比,降低了對整條昆玉路的評價。在這次加鋪罩面工程中,經研究討論,決定在隧道內采用瀝青罩面。
但隧道滲水、通風不良、地下涌水等對瀝青路面有很不利的影響,故截止目前,隧道內一般采用水泥路面,而很少采用瀝青路面;同時,水泥砼路面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表面容易光滑,當路面處于潮濕狀態時,特別是坡道處,防滑性能差,不利于行車安全,另外水泥道面上鋪筑瀝青路面,瀝青面層上易出現反射裂縫,從而影響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這幾方面的不利因素對擬鋪的瀝青罩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指揮部經多方考察,決定采用纖維加強瀝青路面。所用纖維為從美國進口的聚脂纖維 - BoniFiber, 該纖維已在國內多條高速公路上有了成功的應用。如經試驗路的研究和長期觀測,能夠保證隧道內路面良好的使用質量和服務水平,對纖維瀝青路面的大范圍推廣應用消除了疑慮。
以下就博尼維瀝青路面試驗路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1、 原材料
瀝青采用殼牌90重交通瀝青,基本技術指標風表1
表1 瀝青基本指標
瀝青 指標
| 殼牌90 |
25℃針入度(1/10mm) |
94.7 |
25℃延度(cm) |
>100 |
軟化點(℃) |
40.5 |
碎石為玄武巖,礦粉采用水泥代替,碎石技術指標風表2。
表2:礦料基本指標
指標 |
集料1 |
集料2 |
壓碎值(%) |
6.0 |
/ |
磨光值 |
48 |
/ |
視密度(g/cm3) |
2.755 |
2.667 |
含泥量(%) |
2.06 |
0.85 |
含水量(%) |
0.225 |
1.2 |
針片狀顆粒含量 |
0.81 |
0.47 |
礦料級配為AK-13B型,AK-13B級配范圍參見《規范》。
2、 室內試驗
室內試驗結果見長安大學提供的試驗數據,見附件。 瀝青混凝土密度為2.93g/cm3。 根據昆玉高速公路指揮部所提供的現場取樣的瀝青混合料和基本數據制備的組混合料試件,按照規范,擊實法成型馬歇爾穩定度和劈裂試件;用輪碾儀成型車轍試驗板塊試件(30×30×5 cm)。
2.1 馬歇爾穩定試驗
按部頒標準《公路工程瀝青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的規定,對兩種類型的瀝青混合料的馬歇爾穩定度進行試驗。 馬歇爾穩定度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殘留穩定度試驗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