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題依據
隨著新疆公路建設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高速公路的開發和重型汽車的廣泛采用,提高瀝青路面的耐久性、高強度和穩定性顯的十分重要和迫切。傳統筑路材料修筑的路面存在的病害及現代公路高質量、長壽命的要求,為新材料的開發提出了期望;新疆地區夏季燥熱晝夜溫差大,冬季酷冷冰雪期長,春季凍溶破壞力強,這些自然條件使瀝青路面的抗彎拉強度低的薄弱環節顯的尤為突出,瀝青路面由拉裂或滑移開始破壞并逐漸擴展,公路路面病害多是由此原因造成,如裂縫、龜裂直至松散破壞的現象隨處可見。又如瀝青路面對春溶期抵抗力差每年春溶后路面破壞嚴重,社會對此短壽命的路面常常是怨聲載道,這些病害都是原來傳統路面材料難以解決的。這就要求我們開發或引進先進的路面材料及技術進行改進。因此在高等級公路管理局的委托和支持下,由新疆路橋總公司承擔了用鋼纖維及博尼維加強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試驗及試鋪研究。
二、指導思想及主要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對鋼纖維瀝青混凝土及博尼維瀝青混凝土與一般瀝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的試驗性能對比,結合"吐-烏-大"公路水溪溝被交線試驗路段的路用性能觀察比較,明確例纖維及博尼維這兩種瀝青混凝土加強筋對瀝青路面技術性能的改善的程度。主要研究內容:
1.通過對鋼纖維瀝青混凝土及博尼維瀝青混凝土與普通瀝青混凝土的熱穩定度的試驗對比,確定對瀝青混凝土熱穩定性的改善。 2.通過浸水馬歇爾試驗及試驗路觀察對比,確定瀝青混凝土受水損害時抵抗剝落的能力。 3.通過低溫抗裂性能的試驗對比,確定對瀝青混凝土低溫抗裂性能的改善。 4.通過修筑試驗路驗證試驗成果。
三、研究過程
(一).鋼纖維及博尼維加強瀝青混凝土的室內試驗報告
A.鋼纖維加強瀝青混凝土試驗報告 試驗選用的路面結構為4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面層,采用配比類型為AC-16Ⅰ型,設計配合比為(10-25)mm,碎石25%,(5-10)mm碎石27%,水洗砂38%,礦粉10%,最佳瀝青用量4.6%。
1.材料:試驗來用的主要材料有克拉瑪依90井重交通瀝青,碎石采用玄武巖機制碎石,礦粉采用石灰石石粉,鋼纖維采用武漢東洲鋼纖維發展公司生產的波鋼纖維,主要材料的技術指標見下表:
2.混合料的制備
在試驗室內瀝青采用導熱油加熱致170℃,碎石及砂按級配混合后烘箱加熱到175℃,先將加熱成品干料放進已預熱好的拌合設備,近計量加入篩散后的鋼纖維干拌60秒釧,干拌均勻后按計量加入瀝青濕拌60秒至均勻后,裝盤備用。
3.試驗成果及分析
4.混合料經抽提觀察,鋼纖維分布均勻,呈非連續亂向分布。
從試驗成果可以看出在瀝青混凝土中加入鋼纖維加強筋可以提高穩定度和抗拉強度,改善瀝青砼的熱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但加入鋼纖維后流值有所增大,浸水穩定度相對也有所降低,抗剝落能力下降。
B.博尼維加強瀝青混合料試驗根合 試驗選用的賂面結構為4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面層;采用級配類型為AC一16Ⅰ型;設計配合比(10-25)mm碎石25%,(5-10)mm碎石27%,水洗砂38%,礦粉10%,最佳瀝青用量5.07%。
1.材料:試驗采用的主要材料有克拉瑪依90#重交通瀝青,碎石采用玄武巖機制碎石,礦粉采用石灰石石粉,博尼維采用美國卡佩雅公司生產的聚脂博尼維纖維。90#瀝青及碎石的主要技術性能見前述。
2.試驗混合料的制備 在試驗室內瀝青采用導熱油加熱致170℃,碎石及砂按級配混合后用烘箱加熱到175℃;先將加熱成品混合料放進已預熱好的攪拌設備,按計量加入篩散的博尼維;干拌60秒鐘至均勻后,按計量加入瀝青濕拌60秒至均勻后,裝盤備用。
3.試驗成果及分析
4.加入博尼維的瀝青混凝土經抽提觀察,博尼維在拌合科中呈均勻網狀分布;博尼維通過拌合在瀝青混凝土中交織成網,分布包裹表面積極大,在瀝青混凝土中形成了一個加強立體網。大約每立方米的面層中有超過9億根分離的博尼纖維,吸附和穩定瀝青;使瀝青的粘稠度及粘聚力增大,同時由于縱橫交錯的加筋作用,提供了巨大的內聚力,從而保證了瀝青砼面層,具有很好的強度與耐久性。
從試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在瀝青混凝土中加入博尼維可以提高熱穩定和浸水穩定性,增強柔韌性和彈性,博尼維在瀝青混凝土中分布數量巨大,且均勻網狀裹附,使瀝青混凝土的勁度增加,改善耐久性,延長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
(二)、試驗賂的修筑
1.試驗鋪筑地點:吐一烏一大公路水溪溝被交路。
2.路面結構形式:底基層20cm天然級配砂礫墊層,基層為15cm,4%的水泥穩定砂礫,面層為 AC-16Ⅰ型4cm厚的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