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粘
通過對國外成熟先進的紡粘技術分析,紡粘設備應向高品質、高效率、細旦化、差別化、雙組分化和多功能化發展,同時還須提高設備結構的靈活性及可升降功能。
(1)高效、高質生產技術
Rieter Perfojet公司的PERFObondTM 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可在低能耗、靈活工藝配置下生產出高品質產品,單絲直徑10 ~ 40 ìm,MD/CD接近1。在PET紡絲成網中,紡絲速度達5 000 ~ 6 000 m/min,每24 h斷絲最多不得超過1次。在高品質、低能耗條件下,提高生產效率是人們關注的重要方面。如Oerlikon Neumag公司的AST型生產線在紡制PET產品時,最多可提供3組箱體,拉伸速度8 000 m/min,生產線速度600 m/min,噴絲板孔密度8 000 孔/m。而它提供給意大利Albis公司的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是世界上幅寬最大的紡粘生產線,達7 m。表5是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紡粘設備的性能。
(2)復合技術
復合技術包括原料的復合與工藝之間的復合。從目前國內外開始興起的紡粘技術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來看,紡粘生產將進入雙組分或多組分、多功能、超細紡粘非織造布階段。目前流行的雙組分纖維有5大類,包括:皮芯型、并列型、海島型、桔瓣型和混纖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雙組分紡粘非織造技術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雙組分產品約占紡粘非織造布產品的12 %~ 15 %,預計未來會以每年15 % ~ 20 %的速度遞增。據日本Chisso Polypro纖維有限公司報道,目前全球雙組分纖維的年產量大約為23.6 萬t,其中8 萬t在日本生產,4 萬t在美國生產,3.5 萬t在歐洲生產,整個亞洲的產量大約占據了全球總產量的2/3。
美國Hills(希爾)公司在開發雙組分紡粘非織造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完成了30多條雙組分紡粘非織造布生產裝置工程的建設。近來,Hills公司已經產業化規模的海島型紡粘雙組分生產線,單絲直徑可達2 ìm。而雙組分Reicofil紡粘生產線可滿足開發薄型及超薄型產品的需要。
在工藝之間的復合方面,Reifenhauser公司復合紡熔非織造布設備的多箱體復合產品可達7層;意大利Fare(法瑞)公司的多箱體復合產品可做到6層;美國Alex Jemas & Associate公司可提供3組箱體、加工3種聚合物的生產線,加工速度可達300 m/min;意大利Meccaniche–Moderne公司的4箱體復合紡熔非織造設備幅寬1 ~ 4 m,產量達150 ~ 1 000 kg/h,配置4組擠壓機,可同時紡制4種不同的聚合物。
紡粘+水刺的復合技術是一種強強聯合的新技術,它是對PA、PP或PET等切片分別進行干燥、擠壓機熔融并過濾之后,將兩種不同的熔體注入桔瓣型組件中進行紡絲,然后進行氣流拉伸、鋪網后進入水刺機中,用高壓水將纖維的桔瓣打散,制成超細纖維,經烘干成卷而成為超細纖維非織造布。
紡粘水刺纖維非織造布是一種高級材料,主要用于高檔揩布、高級合成革基布、高精密過濾材料、服裝及其他方面。由于是從切片開始一次制成布,這種新興起的非織造布的生產成本相對其他工藝的超細纖維布要低很多,國際上的售價大約為1 萬歐元/t,且比較環保,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一條紡粘+水刺超細纖維非織造布生產線的經濟效益甚至強于10 條普通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
2007年年初,Oerlikon Neumag公司的首條非織造布復合生產線開始了工業化生產。引進該生產線的是德國Ascania Vliesstoffe公司,該公司使用的生產線幅寬4 m,采用3種不同的成型工藝:一個是Oerlikon Neumag的雙組分紡粘模頭,一個是M & J的氣流成網成形頭和一臺梳理機,所形成的3層纖網(SPC)采用Fleissner(福來司拿)公司的AquaJet水刺設備進行加固。與傳統的生產工藝相比,這種復合工藝不僅優化了產品質量和特性,而且改善了成本結構。
R i e t e r P e r f o j e t 公司開發的S PU Nj e t ®技術是PERFObondTM 3000的紡粘非織造布生產線配置JETlace®3000水刺設備的復合生產線。2007年4月,RKW公司通過購買一條SPUNjet®生產線來擴大其位于德國Gronau工廠的非織造布生產能力。近日,該生產線已經制造出首批非織造布產品,并可在數月內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產品質量極佳,更蓬松,更柔軟,抗張強度高,MD/CD接近1,其產品克重為20 ~ 300 g/m2,主要應用于醫療、衛生、屋頂材料、土工紡織品等領域。
熔噴
在熔噴設備方面,Oerlikon Neumag公司的J & M熔噴設備經過工藝升級后具有優異的性價比,可作為水刺生產線的一部分,也可作為獨立的解決方案。該公司計劃在原來設備的基礎上增加一套熔噴設備,同時將其改造成雙箱體。預計新生產線將于2009年年中對客戶開放。
PGI公司最近開發的一種生產超細纖維的專利技術,利用一步法熔融膜原纖化工藝生產非織造布纖網,其中99 %以上的纖維達到了亞微米級。該技術生產效率和性價比俱佳,其核心在于多級噴嘴設計,在噴嘴中利用壓縮空氣將聚合物膜原纖化后從熱區脫離。得到的纖網均勻且品質較高。該技術適于加工多種聚合物原料,得到的松散纖維的直徑為0.3 ~ 0.6 ìm,纖網克重為0.1 ~ 200 g/m2。另外,這種微原纖或熔噴纖維可呈現單組分或多組分結構,其非織造布產品具有優異的阻隔性、吸液性和不透光性,手感柔軟舒適。
Biax–Fiberfilm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能生產直徑小于1 ìm的PP纖維的熔噴技術。利用這種技術,非織造布生產商可以生產過濾性能與屏蔽性能更好的產品。同時,該公司還推出了一種生產熔噴纖維素纖維的專有工藝,這一工藝將給纖維素纖維在熔噴領域的應用提供一個新的方法。在INDEX08上,Biax與Recofil公司宣布將共同合作開發一條“交鑰匙”生產線,用于生產熔噴Lyocell非織造布。根據計劃,該試驗生產線幅寬1 m,纖維的纖度范圍較廣,從超細纖維到纖度較大的纖維,且其產品可100 %降解,并應用于多個領域。雙方計劃在2009年早期向市場推出可進行工業化生產的生產線。
美國Hills公司利用專利的“薄金屬板”擠出模頭使熔噴非織造纖維的細度又有了新的飛躍。該公司利用高熔融指數PP和特殊模頭能制造出平均纖度達250 nm的熔噴纖維,纖維纖度范圍為25 ~ 400 nm。為了在合理的生產率下生產出這種超細纖維,其特殊模頭采用的噴絲板孔數達到100 孔/英寸或者更高,同時其長徑比也極大。這些工藝條件使熔噴纖維達到了只有靜電紡絲才能達到的纖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