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日益競爭劇烈的商業社會中,提高生產效率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通過本文,您將了解到提升注塑機工作效率的方法,同時可以全面了解注塑機的工作原理和注塑知識。 注塑周期 一臺油壓驅動注塑機的注塑周期指從合模開始到下一次合模為止。 合模一般分為四段:快速合模,慢速合模、低壓護模及高壓鎖模。注射在高壓鎖模完成后開始,亦分為多段。注射時熔融塑料填充模腔。當模腔填滿,壓力驟升,故注射的末端亦稱為擠壓段(packing phase)。控制不合適的時候,成品就會產生毛邊。 保壓在注射完成后開始。其實冷卻是從模腔填充滿后開始的,亦即是從保壓開始。模具冷卻時,成品受冷收縮。保壓的作用是經過還未凝固的冷流道,以一般低于注射壓力的保壓壓力,填充收縮所形成的凹陷,使成品脫模時飽滿(沒有凹痕)。 當冷流道凝固后,再保壓已沒有意義,保壓便可終止。保壓可分為多段,每段的保壓壓力不同(一般是逐段遞減),以時間劃分。總的保壓時間是由秤成品的重量或從成品沒有凹痕而定出來的。從短的保壓時間開始調整,每注塑一次都增加一點保壓時間,直至成品重量不再增加或產生凹痕可接受時,保壓時間便不用再增加。 注塑機上所置的“冷卻時間”參數是從保壓完成到開模的一段時間,但冷卻早在模腔填滿塑料后便已開始。“冷卻時間”的目的是使成品繼續冷卻固化,到頂出時已不會因頂出而變形,應該說,“冷卻時間”是從試驗得出來的。 在“冷卻時間”開始時,加料同時進行。顯示“冷卻時間”比加料時間長。亦有可能是,加料時間比“冷卻時間”長,換句話說顯示螺桿的塑化能力不足,做成瓶頸。故增加塑化能力是此案例縮短周期時間的辦法,目標是回到圖1的短加料時間。 “冷卻時間或“加料完成后便開模,成品頂出一次或多次,頂退后便再合模,下一周期隨即開始。 合模 近期設計的肘節式注塑機都有再生合模油路,以爭取更高的合模速度。在模具不受高沖擊的大前提下,適宜采用。 高壓鎖模 采用最低且能使成品不產生毛邊的鎖模力,能縮短高壓鎖模段所需的時間。況且,模具、注塑機的拉桿、肘節及模板亦會因采用低的鎖模力而延長壽命。如果某模具使用50t的鎖模力就足夠的話,便不需要用51t的鎖模力,盡管你的注塑機具備更高的鎖模力。 注射 在成品不產生氣泡或不因燒焦塑料而產生黑點的情況下,可使用最高的注射速度。尤其是厚壁注塑,模腔內有大量存氣的空間是由熔融塑料填充的,太高的注射速度使會模腔內的空氣來不及排出模具外,致成氣泡。 使用最低的注射壓力能相應地降低所需的鎖模力(脹模力),而使用最低的料筒溫度則能縮短“冷卻時間”。 保壓 從成品重量或可接受的凹痕可定出最短的保壓時間。有很多薄壁產品都不用保壓,因成品的內層基本上在注射完畢便馬上凝固。 冷卻時間 聽過一個說法:模具根本是個熱交換器。不錯,模具經冷水道不斷將熔融的熱量帶走,設計得宜的模具能提高熱交換的效率。 然而在允許的情況下,冰水冷卻能縮短“冷卻時間”。若冰水冷卻做成模具凝露,干風機及密封的鎖模裝置便能降低度露點,防止凝露。 加料 若塑化能力不夠而做成瓶頸,則在螺桿設計及參數調整時可作以下處理: 1.屏障式螺桿可增加塑化能力。 2.大直徑(C)螺桿可增加塑化能力。 3.加大螺桿的槽深可增加塑化能力。 4.加大螺桿的轉速可增加塑化能力(某些對剪切敏感的塑料如PVC,PET等則不能用此法)。 5.盡可能降低背壓,否則會增加塑化速度。 6.采用油壓封咀,使開合模時亦能塑化。 7.采用預塑器設計能使螺桿在周期內除注射及保壓時間外都能塑化。 8.采用保壓裝置,使螺桿在保壓段亦能塑化。 方法1~5試圖將圖3的情況轉成為圖1的情況。 方法6~7則采用并行動作,加料由獨立的油路或電路驅動。 方法8最宜用于厚壁注塑,為了避免凹痕,厚壁的保壓時間可能會冗長。 加料前后的倒索耗時,宜采用彈簧咀或油壓封咀取代,省卻倒索動作。 開模 在不撕裂成品及不產生大的開模響聲的情況下,用最高速開模。某些講究的注塑機有開模前的減壓設備,連高速開模亦不會產生響聲。為了實現在高速開模下停模位置精確,可用剎車閥或閉環控制。 頂出 在頂出力不大的小型注塑機上,可采用氣動頂出,比油壓頂出的速度高。電動頂出又比氣動頂出快。模具可設計成由開模動作帶動頂出,而不采用注塑機上的頂出裝置,唯此法只能頂出一次,這是最簡單的邊開模邊頂出的方法。 采用獨立的油路、氣路或電路控制,可以實現多次頂出的邊開模邊頂出功能。 配有錄像及電腦設備便能快速分析出一次頂出后成品是否全部掉落。在不全部掉落時才進行第二次頂出,故上例99%的周期都只頂出一次,節省了平均周期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