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 美洲瑪雅人用天然橡膠做容器,雨具等生活用品。 1839 美國人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發現天然橡膠與硫磺共熱后明顯地改變了性能,使它從硬度較低、遇熱發粘軟化、遇冷發脆斷裂的不實用的性質,變為富有彈性、可塑性的材料。 1869 美國的海厄特(John Wesley Hyatt,1837-1920)把硝化纖維、樟腦和乙醇的混合物在高壓下共熱,制造出了第一種人工合成塑料“賽璐珞”(cellulose)。 1887 Count Hilaire de Chardonnet用硝化纖維素的溶液進行紡絲,制得了第一種人造絲。 1909 美國人貝克蘭(Leo Baekeland)用苯酚與甲醛反應制造出第一種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樹酯。 1920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發表了"關于聚合反應"(Uber Polymerization)的論文提出:高分子物質是由具有相同化學結構的單體經過化學反應(聚合),通過化學鍵連接在一起的大分子化合物,高分子或聚合物一詞即源于此。 1926 瑞典化學家斯維德貝格等人設計出一種超離心機,用它測量出蛋白質的分子量:證明高分子的分子量的確是從幾萬到幾百萬。 1926 美國化學家Waldo Semon合成了聚氯乙烯,并于1927年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1930 聚苯乙烯(PS)發明。 1932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總結了自己的大分子理論,出版了劃時代的巨著《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成為高分子化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建立的標志。 1935 杜邦公司基礎化學研究所有機化學部的卡羅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合成出聚酰胺66,即尼龍。尼龍在1938年實現工業化生產。 1930 德國人用金屬鈉作為催化劑,用丁二烯合成出丁鈉橡膠和丁苯橡膠。 1940 英國人溫費爾德(T.R.Whinfield,1901-1966)合成出聚酯纖維(PET)。 1940s Peter Debye 發明了通過光散射測定高分子物質分子量的方法。 1948 Paul Flory 建立了高分子長鏈結構的數學理論。 1950s 德國人齊格勒(Karl Ziegler)與意大利人納塔(Giulio Natta)分別用金屬絡合催化劑合成了聚乙烯與聚丙烯。 1955 美國人利用齊格勒-納塔催化劑聚合異戊二烯,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構與天然橡膠基本一樣的合成天然橡膠。 1971 S.L Wolek 發明可耐300oC高溫的Kevl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