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茂金屬PP
20世紀90年代,茂金屬催化劑的問世給聚烯烴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茂金屬PP樹脂亦實現了商業化。Tatgor公司推出了歐洲第一種茂金屬PP,商品名為MetoceneX50081,它具有PP均聚物的剛性和PP無規共聚物的透明性,廣泛用于注射成型,尤其適合于透明薄壁包裝材料的制作。
日本窒素公司的茂金屬PP均聚物有較好的耐熱性,熱變形溫度為133℃,并有很高的彎曲彈性模量、硬度和拉伸強度,適用于汽車保險杠和儀表盤領域。
目前,茂金屬PP的應用已擴展到注射成型制品、薄膜和纖維制品上。據報道,全球茂金屬PP消費量將以年增65%的速度增長。目前工業化或半工業化生產茂金屬PP的公司只有三家,正在開發這項技術的公司至少有16家。有信息表明,2001年世界茂金屬PP占市場供應總量的10%-20%,到2010年將達到60%-70%。
2、PP/POE共混體系
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POE)是采用限制幾何形狀的茂金屬技術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商品名為Engage。其中共聚單體辛烯的含量為20%-30%。目前,美國道-杜邦聯合公司生產的Kngage產品共有18種牌號,其突出優點是:POE改性PP的耐沖擊性比EPR和EPDM改性PP更優越,既有優良的物理性能,又有很好的加工性能,并改善了PP的光學透明性。北京化工大學以該公司的POE為PP的抗沖擊改性劑制得具有優良綜合性能的改性PP材料。江蘇江都工程塑料廠研制的PP/POE保險杠專用料已批量生產,并實現了萬通和CABSTAR保險杠材料的國產化。
3、高熔體強度PP
高熔體強度PP于1994年由比利時Montell公司提出并開發成功,商品名為PaofaxPF814樹脂,其熔體強度是傳統均聚PP的9倍。這種高熔體強度PP在泡沫擠出方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北歐化工公司一直致力于這力面技術的開發,用其技術有可能生產出密度極低的泡沫PP。
4、PP合金/晶須復合材料
晶須作為塑料增強材料,其開發應用始于20世紀60年代,但由于生產工藝繁雜,產量很小,價格昂貴,大大地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進入80年代,日本報出了價廉量大的鈦酸鉀晶須,使其得以應用于塑料等的增強。
北京化工大學等采用對硫酸鈣晶須進行表面活化處理法研制開發出具有良好界面層的PP/EPDM/硫酸鈣晶須復合材料。結果表明,硫酸鈣晶須可提高PP/EPDM的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其沖擊強度保持均衡。西安交通大學將經偶聯劑處理過的碳酸鈣晶須與PP復合,發現該體系的拉伸強度得到提高,當材料受到沖擊時,碳酸鈣晶須可起到延緩裂紋發展和加速能量逸散作用,因而具有-定的增韌效果,而用碳酸鈣晶須填充PP,其加工性能亦得到明顯的改善。
5、納米級材料改性PP
納米材料是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全新結構的材料,被譽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材料"。加入質量分數2%-5%的納米粘土,不但能使塑料的氣體阻隔性、耐熱性變好,而且其力學性能及熱性能得到極大改善,并能減少收縮和翹曲。與傳統PP相比,納米PP復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剛性,良好的低溫沖擊性、尺寸穩定性和較低的熱膨脹系數,以及極好的表面光滑性。這些特點使其適合于制造汽車車身防護板、車保險杠和設備儀表組件等。豐田汽車公司中央研究開發實驗室,用5%納米粘土和馬來酸酐改性的PP低聚物為增容劑制得PP納米復合材料,其剛度比填充同量滑石粉或玻璃纖維的PP高得多。我國也成功地應用納米硅基氧化物對PP進行了改性,其強度與韌性明顯提高,加工性能有所改善,尤其是電阻率、吸水率、屈撓度、剛性四大主要性能指標均達到或超過PA6標準值,可替代PA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