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機電集團上海太平洋紡織機械成套設備有限公司重組后集聚了上海新四機機電有限責任公司、上海二紡機股份有限公司化纖機械事業部和上海太平洋技術有限公司等從事產品研究、開發、管理生產的精華,從2000年初研發成功了大容量日產100噸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由于其性能、效率都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獲得了中國紡織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打破了過去依賴進口的局面。
該成套設備的核心技術是前紡紡絲聯合機的密封外環吹裝置及后處理聯合機中的緊張熱定型輥、卷曲機和切斷機,包括電氣控制系統。過去國內紡織企業都是依賴進口這些設備,在研發中,工程技術人員充分吸收國外相關先進技術,不單純的模仿照抄,成功地解決了上述核心技術難題,使該設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如原采用的中心吹風裝置,風量控制難,造成原絲CV值(條干不均率)不理想,對后紡牽伸亦增加了難度。工程技術人員通過用戶訪問及考察,著手開發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密封外吹裝置,他們經過反復試驗,廣泛聽取用戶的建議,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密封外環吹裝置,在儀征化纖現場試用,效果良好,達到了進口同類產品的水平,使前紡設備又上了一個臺階。
在后處理聯合機中,緊張熱定型輥是關鍵技術,涉及到定型效果,直接影響到絲束的質量,研究人員在僅有一張示意圖的情況下,在上海石化有關專家的支持配合下,日以繼夜,在現場考察和群策群力,終于在短短的二個月內試制出樣輥,在上海石化實地試用,輥面溫度均勻,由于吸取了國外經驗,加上自主獨特的設計結構,使輥面溫度及均勻度誤差±1℃,達到了進口輥的要求,而預熱時間卻比進口輥縮短了半個多小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在第一條國產化生產線上試用時,絲束通過定型,產品品質提高,斷裂強度(CN/dtex)≥5.9,達到了優等品標準,得到用戶的高度評價。在不斷吸取用戶意見的同時,通過改變緊固螺栓的位置,加大力臂,解決了在進口機上也存在的螺栓斷裂的弊病,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說后處理中關鍵設備卷曲機及切斷機的研制成功之路,是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二次開發的結晶,更確切地說是市場競爭和老外逼出來的。當時德國幾大設備制造商,為給我們國產化的進程設置障礙,聯手斷絕對大容量后處理關鍵設備卷曲機、切斷機的供貨,他們認為這樣一來,我們的大容量化纖設備的國產化會胎死腹中。但中國人是有志氣的,他們既不照抄,也避開侵權,自主設計研制成功國產化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容量卷曲機、切斷機,特別是卷曲的卷曲率達到了12.5%,卷曲數(個數/25mm)達到了14的先進水平;切斷機切絲落絲均勻,其性能及各項指標在浙江振邦化纖、康鑫化纖及遼陽化纖成套設備上經過三年多的連續運轉,其性能及可操作性得到了用戶的一致贊揚,在2005年上海國際紡機展覽會上,當德國國際上大有名氣的設備制造商一位工程師見了太平洋機電上海紡機成套公司的展機后,心服口服的說:“看來我們今后在中國沒有市場了!”同時也建議太平洋機電上海紡機成套公司的產品返銷到德國去,他說肯定能買出去。
新研制的大容量滌綸短纖成套設備整機實現了機電一體化,多單元的變頻控制采用了世界上先進的FCS現場總線,各控制點在工程師站的顯示屏上都能準確清晰地顯示各項數據,便于工藝調整及操作。
上述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掌握,使太平洋機電上海紡機成套公司的大容量化纖成套設備穩定性可靠性、性價比上了一個臺階,打破了以往依賴進口的局面。目前外商聞訊,紛紛前來求購,近二年產品已打出國門,出口到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而伊朗、印度等國客商也正在求購洽談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