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去污功能整理主要是在纖維表面形成具有透濕、透氣、阻塵、阻垢的親水性功能薄膜, 其組分由聚丙烯酸酯類、聚氨酯類、有機硅類、有機氟類等整理劑以不同比例制成。
1. 助劑選用
對抗菌劑的要求原則上有五方面: 安全性、高效廣譜性、持久性、相容配伍性和對服用性能無負面影響,符合上述要求的抗菌劑種類較多,性能和抗菌機理各有差異。目前應用較普遍有DC一700、SCJ系列和納米無機材料。
2.工藝配方
(1)處方:抗菌劑1.0 ~4.0 (OWf); 易去污整理劑1.5% ~6.0% (0Wf)。
(2)工藝條件:浸軋工作液(軋液率8 0% ,二浸二軋)一烘干(90~i00℃)一焙烘(130~160℃,2~5min)。
3.分析和討論
(1)根據抗菌機理無機納米材料分兩類,一是接觸反應類型,如Ag、cu、zn及其離子態氧化物或復合物等; 二是光催化反應類型,如nm— Ti02/ZnO等。
(2)高價Ag離子抗菌效果大,Ag離子抗菌機理兼有上述兩種類型。在水中Ag離子濃度為0.05mg/L就能殺滅大腸桿菌。
(3)nm— Ti02/ZnO在光能激發下產生電子和空穴,兩者催生其表面0z和H20變為超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0z和羥基自由基, 從而分解污染有機物并殺滅細菌。
(4)與納米材料界面改性原理類似,天然纖維的功能整理實質上也是對界面的改性過程,所不同的是,這種改性是在纖維材料的宏觀狀態下完成的,運用的界面整理劑主要是高分子化合物;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對功能整理歸納出一個理論模式— — 纖維界面多元復合修飾:通過不同特性的化合物材料組合如聚氨酯、有機氟、有機硅、聚丙烯酸酯類和納米材料等,在纖維材料界面復合成型,增加、完善或修飾纖維材料的應用特性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