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將服裝材料的各種性能集中起來進行講解(從大綱的各章節抽出),旨在將影響材料性能的各要素(包括纖維、紗線、組織結構、后處理等)統一考慮,全面解析材料的性能。
1、基本要求:了解認識服裝材料的各種服用性能:物理力學性能、化學性能、外觀性能、衛生保健性能、以及縫紉加工性能。
2、重點:考查服裝材料各種服用性能的定義、影響因素及檢測方法和指標。
3、難點:掌握服用性能隨因素的變化是如何改變和發生作用的。
4、講授方法:課堂講授與實驗相結合。
引言
不同服裝材料其性能表現各不一樣,帶來服裝應用范圍和最終用途也會大相徑庭。因此,認識和掌握服裝材料的各種性能,對正確地選用材料,合理地設計服裝,滿意地穿著服裝會大有幫助,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服裝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機械性能、化學性能、外觀性能以及衛生保健性能和縫紉加工性能等服用性能。
第一節 服裝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能
一、定義
織物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應力與變形間的關系所反映的性能叫做織物的物理機械性能。它包含強度、伸長、彈性及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
二、強度性能
1. 織物的拉伸強度與斷裂伸長率
織物在服用過程中,受到較大的拉伸力作用時,會產生拉伸斷裂。將織物受力斷裂破壞時的拉伸力稱為斷裂強度;在拉伸斷裂時所產生的變形與原長的百分率,稱為斷裂伸長率。織物的拉伸斷裂性能決定于纖維的性質、紗線的結構、織物的組織以及染整后加工等因素。
⑴纖維的性質:纖維的性質是織物拉伸斷裂性能的決定因素。纖維的斷裂強度是指單位細度的纖維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單位:CN/dtex。在天然纖維中,麻纖維的斷裂強度最高,其次是蠶絲和棉,羊毛最差。化纖中,錦綸的強度最高,并且居所有纖維之首,其次是滌綸、丙綸、維綸、腈綸、氯綸、富強纖維和粘膠纖維。其中,粘膠纖維強度雖低,但略高于羊毛,在濕態下,其強力下降很多,幾乎濕強僅為干強的40~50%。除粘膠纖維外,羊毛、蠶絲、維綸、富強纖維的濕強也有所下降,但棉、麻纖維例外,其濕強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滌綸、丙綸、氯綸、錦綸、腈綸等則因吸濕小,而使其干、濕態強度相差無幾。至于斷裂伸長率,則屬麻纖維最小,只有2%左右,其次為棉,只有3~7%,蠶絲15~25%,而羊毛屬天然纖維之首,可達25~35%。化纖中,以維綸和粘膠纖維的斷裂伸長率最低,在25%左右,其它合纖均在40%以上。
因此,各類紡織纖維的拉伸性能是不同的:棉麻類屬高強低伸型,羊毛屬低強高伸型,而錦綸、滌綸、腈綸等屬高強高伸型,此外,還有維綸和蠶絲屬中強中伸型。一般細而長的纖維織成的織物比粗而短的纖維織物拉伸性能好。
⑵紗線結構:一般情況下,紗線越粗,其拉伸性能越好;捻度增加,有利于拉伸性能提高;捻向的配置一致時,織物強度有所增加;股線織物的強度高于單紗織物。
⑶織物的組織結構: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一定長度內紗線的交錯次數越多,浮長越短,織物的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越大。因此,三原組織中以平紋的拉伸性能為最好,斜紋次之,緞紋織物最差。
⑷后染整加工: 織物的后整理對拉伸性能的影響,應視具備情況而定,有利有弊。
織物拉伸性能可用斷裂強力、斷裂伸長、斷裂長度、斷裂伸長率、斷裂功等指標來表達。國際上通用經緯向斷裂功之和作為織物的堅韌性指標。
2. 織物的撕裂強度
在服裝穿著過程中織物上的紗線會被異物鉤住而發生斷裂,或是織物局部被夾持受拉而被撕成兩半。織物的這種損壞現象稱為撕裂或撕破。目前,我國在經樹脂整理的棉型織物和其它化纖織物測試中,有評定織物撕裂強度的項目。織物撕裂強度的影響因素同拉伸性能,所不同的是撕裂性能還與紗線在織物中的交織阻力有關,因而表現出平紋組織織物的撕裂強度最小,方平組織織物最大,鍛紋和斜紋組織處于兩者之間。織物的撕裂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織物的活絡、板結等風格特性。
測試織物撕裂強度的方法,國家標準中規定有三種:單縫法、梯形法、落錘法。這三種方法分別適合于測試經染整加工處理的織物、各種機織物及輕薄非織造織物。針織物一般不作撕裂試驗。
3. 織物的頂裂強度
織物局部在垂直于織物平面的負荷作用下受到破壞,稱其為頂裂或頂破。頂破與衣著用織物的拱肘拱膝現象相關,也與手套及襪子的受力情況相似。頂破試驗可提供織物多向強伸特征的信息,特別適用于針織物、三向織物、非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