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綸是我國生產的聚丙烯纖維的名稱。這種纖維是1955年由意大利人納塔氏發明的,到1960年才進入工業化生產。在眾多的合成纖維中,丙綸屬于“年青的一代”。
丙綸的比重只有0.92,也就是說用它做成的衣服可以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丙綸雖然“輕浮”,但身骨卻很結實。這種纖維最大的優點是原料充沛,生產比較簡單,因此成本低,具有發展價值。
丙綸“價廉”是否“物美”?從保暖性、蓬松性和耐化學腐蝕性來說夠得上“物美”。但耐光性很不好,容易老化。其次耐熱性也欠佳。更傷腦筋的是染色不容易,很難染得好。丙綸還有一個缺點是手感不好,也沒有像滌綸那樣的“風度”。后來人們將它和棉混紡,以上各種缺點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消費市場所占比重還不很大。
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人們發現將它的線密度降到0.2特以下時,具有一種特殊的芯吸收效應可以導濕,用它做成內衣在出汗時不會發生貼皮膚現象。很多人希望這樣的內衣還應具有良好的舒適性。其實纖維的吸濕性和導濕性并不等同。這樣的商品能否為消費者接受,還有待實踐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