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論緊密紡紗生產的工藝研究與實踐劉必英(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數進行了工藝試驗研究,并對多個品種緊密紡紗與普通環錠紡成紗質量進行了對比,指出:緊密紡比環錠紡具有明顯的技術和質量優勢,通過正確選配原料、控制精梳條短絨含量、合理選擇粗紗定量和捻系數、優選網格圈目數、須條喂入位置以及細紗羅拉隔距、鉗口規格、粗紗捻系數等工藝參數,可使緊密紡質量得到穩定和提高。
根據市場發展需要,我公司在DM129型細紗機上配備了德國緒森Ete緊密紡裝置,主要生產145ex以下的精梳緊密紡紗線。通過近年來的工藝研究與使用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緊密紡生產經驗,產品質量穩步提高,所生產的各類品種均得到市場的認可,現就緊密紡生產過程中摸索的一些技術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1原料性能對緊密紡紗質量的影響以C11.7ex為例,3種不同配棉方案紡紗質量對比見表1表1 3種配棉方案紡紗質量對比配棉紡紗一致馬克上半部平均短絨率條干千米細節千米粗節千米棉結毛羽~3mm毛羽強力強力方案性系數隆值長度/mm /個根。
注:原棉性能為HV1檢驗數據。
由試驗數據可以看出,配棉方案1紡紗一致性系數較高,馬克隆值較優,長度較長,所紡紗條),女,高級工程師,鹽城,224055:2008-12-12干CV千米細節、粗節和棉結數較少,強力較高,但成紗毛羽較差。從三個方案比較看,成紗毛羽H值和3mm毛羽根數隨著配棉短絨率的減少而降低。因此,選擇紡紗一致性系數較高、馬克隆值較優、長度較長、短絨率較低的配棉對提高緊密紗的質量有利。實際生產中可根據用戶質量要求,在棉花指標選擇上有所側重。
2半制品質量對緊密紡成紗質量的影響21精梳條短域含量對成紗質量的影響精梳條中的短絨含量對后道牽伸過程中纖維運動的一致性、緊密紡裝置對須條的集聚效果等具有一定的影響,表2為精梳條不同短絨含量情況下cm.ea種成紗質量對比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精梳條中短絨含量的加,C11.7,紗的條干CV千米粗節均有加的趨勢;毛羽H值雖沒有明顯的區別,但各長度段的毛羽根數特別是3毛羽根數隨精梳條中短絨率的長而有加的趨勢;平均強力3種情況無明顯區別,但最低強力隨著精梳條中短絨率的加而有明顯下降。在紡紗過程中,除了做好精梳工序排除短絨的工作以外,還要嚴格控制開清棉、梳棉工序的短絨量,為精梳排除短絨創造較好條件,從而減少產生成紗疵點的機會、減少毛羽和弱環。
表2精梳條短絨率對成紗質量的影響精梳條短絨率/%條干千米細節/個千米粗節/個千米棉結/個毛羽3mm毛羽強力/N強力最低強力/N注:精梳條短絨率為AFSS測試指標(小于16mm)。
22不同粗紗定量和捻系數對緊密紡紗質量的生產C14.6e紗時,采用不同粗紗定量與影響粗紗捻系數時,成紗質量對比情況見表3表3不同粗紗定量與粗紗捻系數成紗質量對比試驗方案粗紗定量/g(10m)1粗紗捻系數條干千米細節/個千米粗節/個千米棉結/個毛羽3mm毛羽強力從表3可以看出,當采用較大的粗紗定量與捻系數時,成紗條干CV值較低,但成紗千米粗節、千米棉結及毛羽較多;當采用較輕的粗紗定量與較大的捻系數時,成紗千米棉結、毛羽H較低,3mm毛羽根數較少。
加粗紗定量對改善條干水平有一定的好處,同時可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但對緊密紡而言,成紗的最大優勢在于毛羽少,因此宜采用較輕的粗紗定量,較大的粗紗捻系數。
3細紗工藝對成紗質量的影響31網格圈目數對成紗質量的影響Et緊密紡裝置在前羅拉輸出鉗口處加裝了一表面呈簾狀的閉口下膠圈(即網格圈)和一直徑略大于前上膠輥的上膠輥共同組成纖維的集聚區。
該上膠輥由前上膠輥通過齒輪傳動,由于其直徑略大于前上膠輥,故兩者之間存在著微小的張力牽伸,使處于其間的須條始終處于張緊狀態。
而網格圈則套在一根管狀的吸管(即異形管)上,異形管中的負壓,將由前羅拉鉗口輸送出的須條,緊密吸附在網格圈上,由于紡紗的號數不同,單紗的纖維根數也不一樣,在網格圈上要求的氣流吸附力也不一樣,需要通過調整負壓和流量以達到最佳的凝聚效果。當系統負壓一定時,網格圈的目數不同,則流量不同,凝聚效果必定有差異。
C9.7、C14.6e不同網格圈目數成紗質量對比見表4從對比數據可以看出,當網格圈目數較多時,成紗條干、千米粗節變化不大,但千米細節、毛羽H值及3mm毛羽根數都有所降低。
因此選用較大目數的網格圈有利于降低成紗細節和改善毛羽。
表4不同網格圈目數成紗質量對比品種網格密度/目。m2條干CV條干cv千米細節/個千米粗節/個千米棉結/個毛羽H 3mm毛羽根。m 32須條喂入吸風槽位置對成紗質量的影響支撐網格圈的異形管上開有一狹小的吸風斜槽,其長度是從前羅拉鉗口處開始,到添加的網格圈與上膠輥的鉗口線上止,這樣就使得從前羅拉鉗口輸出的須條呈壓縮條狀,延著網格圈表面的斜形路線,到達纖維集聚區的鉗口線,從而實現了表5采用不同須條喂入位置時成紗質量對比消滅紡紗加捻三角區的目的。
吸風槽具有一定的寬度,須條從吸風槽始點位置的喂入位置不同,負壓氣流對須條的集聚效果也不同,3個品種在采用不同須條喂入位置的時成紗質量對比情況見表5品種須條喂入位置條干CV條干(V,千米細節/個千米粗節/個千米棉結/個毛羽H 3mm毛羽根。m須條在中間須條在邊緣須條在中間須條在邊緣須條在中間須條在邊緣從表5對比可以看出,當采用不同的須條喂入位置時,常規的一些質量指標無明顯的差異,但毛羽指標有較大的差異。采用須條在邊緣喂入時,毛羽H直及3mm毛羽根數減少較多。同時可以看出,隨著紗號的變粗,兩個喂入位置比較,毛羽減少的幅度急劇下降,這應與喂入須條的寬度有關,由于紗號粗時,采用較大的粗紗定量,喂入須條的寬度較寬,而吸風槽的寬度是有限的,因而改變喂入位置時,吸風槽中的負壓對須條的集表6采用不同的羅拉輸出速度成紗質量對比聚效果差異也不會很大。實際生產中要結合粗紗定量、品種號數及質量要求,調整恰當的須條喂入位置。
33不同的羅拉輸出速度對緊密紡紗質量的影響當改變前羅拉速度時,須條在異形管的吸風槽通過的時間也在改變,理論上講,吸風槽負壓對須條的集聚作用也應有區別,采用不同的羅拉輸出速度時,C9.7、C11.7和C14.6的成紗質量對比情況見表6品種輸出速度條干CV千米細節/個千米粗節/個千米棉結個毛羽H 3mm毛羽根。m 7ex紗時,隨著輸出速度的下降,成紗各項指標無論是條干水平、千米疵點數量還是毛羽各項指標都有明顯好轉;紡7ex紗時,當輸出速度為13各項質量指標均差于其他兩檔速度時的質量指標,當速度分別為12時,成紗各項指標水平接近;而當紡C14.6ex紗時,輸出速度變化時,各項指標變化不明顯。這說明紗號較細時,成紗質量對輸出速度的變化較為敏感。紡C11. 7e以下紗號時宜采用較低的速度。
表7C117ex〗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結果34不同的工藝組合對緊密紡質量的影響為更好地選擇工藝參數,達到較優的工藝組合,我們在C11.7tx品種上進行了粗紗捻系數、細紗后羅拉隔距、細紗鉗口隔距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試驗結果見表7試驗羅拉隔距隔距塊規格粗紗捻條干〔V條干(V,千米細節千米粗節千米棉結毛羽H序號系數/個對正交試驗結果采用極差分析法(計算從略)以毛羽H為主要考慮指標時,較優工藝組合為:羅拉隔距18nX35mm鉗口隔距30mm粗紗捻系數115以條干CV為主要考慮指標時,較優工藝組合為:羅拉隔距18mmX33mm鉗口隔距275mm粗紗捻系數123由于羅拉隔距各水平間毛羽指標的極差很小,粗紗捻系數115與123時的水平和相差也較小,故以毛羽H為主,兼顧條干CV較優的工藝組合為:羅拉隔距18mm表8緊密紡與普通環錠紡質量對比33mm鉗口隔距3. 0mm粗紗捻系數115生產中應根據實際需求,有所側重地進行工藝設計,以滿足客戶的質量需求。
4緊密紡紗與普通環錠紡紗質量對比分析幾年來,我公司生產了多個品種的緊密紡紗線品種,其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品種與普通環錠紡質量對比情況見表8品種紡紗條干〔V條干CV千米細節千米粗節千米棉結毛羽3mm毛羽強力強力CV類型/個緊密紡普通環錠紡緊密紡普通環錠紡緊密紡普通環錠紡緊密紡普通環錠紡從表8可以清楚地看到,緊密紡紗較普通環錠紡紗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46蜉18.2ex4個品種中3mm毛羽根數減少幅度分別為79. 18.2tx4個品種中,緊密紡紗較普通環錠紡紗的強力提高幅度分別為8.(3)條干CV值降低,常發性疵點減少。7.3 18.2ex4個品種中,條干CV分別下降。
80.49、0.4和0.4個百分點;各類常發性疵點也不同程度地減少。
另外,采用緊密紡紗可以適當降低捻度,從而提高紡紗速度和生產效率,成紗風格也更柔軟;緊密紡中的負壓系統能減少生產車間的飛花,有利于清潔生產;緊密紡紗強力高、均勻度好,可以降低后工序斷頭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緊密紡紗毛羽大幅度減少,可以降低上漿率,減少漿料消耗;可取消印染工序中的燒毛工序,節約能源;在印染時可降低染料消耗,減少色差,使色彩更均勻;用緊密紡紗織出的織物外觀光潔、平整,品質得到提高。
5結語緊密紡紗可較大幅度地降低成紗毛羽、改善條干、提高強力,與普通環錠紡紗相比具有明顯的技術和質量優勢。隨著緊密紡裝置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日趨成熟,在高檔細號高密織物的生產中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并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生產高質量的緊密紡紗線不僅需要配置高性能的緊密紡裝置,還依賴于扎實的設備基礎,細致、規范的運轉管理,嚴密的質量管理與周到科學的工藝管理。應從原料選配、半成品質量與工藝、緊密紡專件及細紗有關工藝參數配置進行深入細致的工藝試驗研究,找出工藝優化方案;同時,必須強化設備維護和保養工作,降低關鍵器材的使用成本解決好網格圈的嵌花、成紗機械波、錠間質量差異等質量問題,才能充分發揮緊密紡裝置的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