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的特性: 水是無孔不入的,它借著風壓、對流、沖擊、附著、毛細等力量,逐漸滲入建筑內部,而且在滲透的過程不易從表面發覺。換言之,找尋漏水原因必須深入"內臟"分析,才能對癥下藥。 (二) 水與水蒸氣的壓力變化: 水一旦滲透到建筑物里面,在有限的空間內,等太陽一曬,產生熱能,就形成水蒸氣,這些水蒸氣產生大量的壓力足以破壞原有的防水層,甚至于表面的裝璜及飾材(譬如,油漆脫落、壁紙發黑、磁磚鼓起、木質地板膨鼓)這中間的變化是:1 mole的水18g 體積為18㏄;1 mole的水蒸氣,體積為22.4升=22400㏄。換句話說,一單位的水,如果全部變成水蒸氣,在建筑物內部有限度的空間里面,就產生了1240倍的壓力,這個壓力的破壞性實在太可怕了。(所以我們時常發現防水膠施工在含水的泡沫水泥上,不久就整個鼓起剝落了。) (三) 防水必須做在堅實的軀體上面: 與防水材料接著的界面必須不可有膨鼓、起沙、蜂巢、木頭、紙屑、污泥、小石塊、也不能做在松動不牢固的表體上,原因是附著性不良,再加上太陽紫外線破壞,建筑物本身熱漲冷縮,以及水蒸氣壓力破壞,容易造成防水層老化、失敗。 (四) 正面防水優于負面防水: 如屋頂防水,直接做在屋頂表面,墻壁防水應直接做在外墻、水箱漏水直接做在水箱內層、浴室滲水就要將浴缸、磁磚打除,重新做防水,為什么呢?水有壓力會往他處擴散,房子里死角的地方也不容易施工。這里所講的"優于"是相對比較的,而非絕對性的。因為隨著科技的發達,市面上陸續有人推出負面施工的防水材料───抗負水壓的硅酸質系列滲透性粉末,以及高低壓注入合成樹脂產生膨脹結晶體,亦可防水,但是并非所有的場合都可成功的施工,所以非不得己,應該采正面防水施工。 (五) 圍堵式的防水容易失敗: 防水應該從根源治起,用圍堵方法,水是無孔不入,也會產生壓力破壞,根源不治焉能持久,舉例來說:頂樓漏水的位置,剛好在加蓋違建房間里面,一般人就想要從外圍作截水路,容易失敗。 (六) 止漏的定義就是: 不管水壓的大小,不管下幾天的雨,也不管屋頂有沒有積水,都不可以漏水,這才叫做防水止漏。 (七)"不花錢的防水"觀念: 要達到防水的功效不一定要花錢,混凝土除了發生〝劣化〞外,本身就有防水功能。譬如說:日本時代所蓋的房子,外墻并沒有貼磁磚、洗石子、二丁掛,卻也不會漏水,反觀,現在別墅區的房子,做了昂貴進口防水涂膜以后,貼最上等的二丁掛,仍然漏水!乃是日本時代泥水工施作嚴謹細心,在可能發生漏水部位上,都事先加以妥善的處理。 (八) 沒有一種材料是萬能的: 任何一種防水材料都有它的獨特性、適用性。"一劑治百病"的觀念是錯誤的。所以如何選擇材料才是重要的課題,良好的醫生是在主導〝用藥〞而不是被〝藥劑〞牽著鼻子走。 (九) 選用防水材料優劣的判斷標準 (如何適材適地使用材料): 1.與軀體之接著性。2.彈性伸長率。3.透水性。4.抗壓、撕裂強度。5.耐候性、抗老化性。6.表面飾材接著性。不管你是抓漏老師父、工地主管或發包決策者,均具備以上綜合價值判斷的能力,以免被材料商美麗數據報告所迷惑誤導,選錯了材料,用錯了工法,造成事倍功半,或造成營造費用平白的浪費。 建筑物易漏水部份及其原因 屋頂: A.無設計防水層 B.材料選擇不正確;泛水、落水頭或防水施工不良 C.施工面清潔不足及含水率測試不正確 窗戶: A.無塞水路設計 B.窗框填不正確 C.窗戶氣密性不夠造成臺風滲漏 D.門坎漏水 E.窗戶下端排水孔被水泥阻塞。 外墻: A.水灰比過高造成吸附現象 B.混凝土澆灌不確實造成蜂窩象 C.磁磚溝縫進水 浴室: A. 防水材料選擇錯誤 B.防水施工高度不足造成墻壁產生壁癌 C.水管破裂或老舊漏水 D.門坎漏水E.防水層遭外力破壞。 地下室: A.防水施工技術不依基礎型式而變化 B.工作縫未施做止水處理 C.結構體不良﹝蜂窩、包泥、水灰比過高、級配不良...等﹞ 伸縮縫: A.預留縫寬不足﹝未經計算﹞ D.無排水設計﹝大部份是阻水設計﹞C.非制式伸縮材料 D.施工者專業程度不足。 水塔水池: A.地面與墻面無吊模施工造成地震龜裂漏水 B.貼磁磚前未預施作防水施工﹝必須使用彈性材料) C.穿管未加強防水處理。 B. 材料分類-細分
一 防水保溫材料(常用) 聚氯乙烯泡沫板 珍珠巖 擠縮板 二 防腐材料 聚氨酯防腐涂料 樹脂復合防腐材料 合成瀝青防腐涂料 三 防水材料 1、防水卷材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APP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APAO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APO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三元乙丙(EPDM) 防水卷材 聚氯乙烯(PVC) 防水卷材 氯化聚乙烯(CPE) 防水卷材 氯化聚乙烯橡膠共混(CPE共混) 防水卷材 氯磺化聚乙烯(CSPE) 防水卷材 聚乙烯丙綸復合(PE) 防水卷材 高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