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纖維具有價廉,質輕,強度好,保暖性好,耐酸堿,抗蟲蛀等優點。是近年來合成纖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品種之一,我國丙綸工業已初具規模,近年來丙綸生產在我國已形成高速發展的趨勢。利用三葉異形截面、細旦技術可賦予聚丙烯纖維表面真絲般的光澤,使其織物手感滑爽、抗起球、抗污、懸垂性好,并由于其具有獨特的“芯吸效應”,制成的內衣排汗性好、透氣、涼爽;利用抗靜電劑與聚丙烯(PP)二次混合,提高了纖維的抗靜電性、吸濕性,改善了纖維的內在舒適性。實驗證明在這幾項技術結合作用下,可達到外觀及內在性能的仿真絲效果。 采用抗靜電劑與PP二次混合、異形、細旦紡絲這幾項技術結合,三元共混丙綸纖維制得的織物可達到外觀及內在性能的仿真絲效果。采用流變性能的測試,擬定了主要的紡絲工藝。采用密度法、聲速法、X射線衍射、強力試驗儀、比電阻儀、光學顯微鏡,研究了纖維的結構和性能,分析了紡絲溫度、紡絲速度等工藝對纖維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實驗結果如下:選擇了抗靜電劑1與抗靜電劑3以質量比為7:3復配, 總添加量為0.7%,可明顯改善纖維多次洗滌后的抗靜電性能,體比電阻可降到107~109Ω·cm,這二種抗靜電劑具有較好的抗靜電性,來源豐富易得。實驗結果表明抗靜電三元共混體系的非牛頓性比進口切片B嚴重,高速紡絲時紡絲工藝必須穩定控制。根據以往對進口切片B的紡絲經驗,對照三元共混體系和進口切片B兩種原料的流變曲線,擬定了仿真絲丙綸的紡絲溫度。隨著紡絲溫度從210℃增加到270℃,力學性能在230℃左右最佳,這一結論進一步證實了流變性能擬定方法的正確性。隨著紡絲溫度的降低,結晶度提高,取向度也提高,異形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試驗溫度范圍內體比電阻基本不變。 隨紡絲速度的提高,取向度、結晶度不斷提高,纖維的力學性能隨之而得以改善,強度增大,伸長減小,紡絲速度達2400~2800 m/min時結晶度和取向度基本趨于飽和,抗靜電性能隨紡絲速度的增大而提高,但不明顯,異形度隨紡絲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可紡性良好的正常紡絲條件下,隨單絲纖度的升高,取向度、結晶度降低,力學性能變差。抗靜電性能變化不明顯。吸濕率均在 1.5%以上,比純丙綸有很大改善。異形度隨紡絲纖度的增大而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