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丙綸是聚丙烯纖維的簡稱,是以等規聚丙烯為原料制成的合成纖維,是紡織纖維中比重最小,能浮于水上的纖維。該纖維可純紡或與棉、毛等纖維混紡制成織品做衣料、窗簾、家具用布,還可以做襪子、工業濾布、絕緣材料、非織造布等。據國外咨詢公司預測,世界丙綸纖維2000-2010年之間消費需求年均增長率為3.8%,我國為6.8%,高于世界年均需求增長率3.0個百分點。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丙綸高強絲的需求量出現了上升趨勢,丙綸高強絲(俗稱:丙綸絲、丙綸工業絲、丙綸強力絲、PP紗、丙綸長絲、工業丙綸長絲)因其具有抗老化、耐酸堿、質輕、耐磨、低導熱性、耐海水腐蝕、不吸濕、斷裂強度大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安全網帶、工業吊帶、柔性集裝袋、土工布、工業過濾布、繩纜、光纜、高壓消防水帶、PVC增強管、輸送帶、工業縫紉線、篷帆布、聚丙烯抗裂纖維、塑編袋等領域,是替代滌綸、錦綸、乙綸的新型理想化纖材料。 二、丙綸纖維的大致分類 1.丙綸短纖維 1.1與棉花混紡、可做細布、床單、手套、褲子 1.2與粘膠纖維混紡可做毛毯 1.3丙綸毛毯、地毯 1.4丙綸棉絮,既輕盈又保暖 2.丙綸長絲 2.1丙綸比重比水小,耐磨,耐腐蝕,可做繩索、漁網等 2.2工業用途可做帆布、水龍帶、包裝材料、過濾布、工作服 2.3有色纖維:用有色母粒通過熔融紡絲工藝,紡制有色丙綸短纖維、長絲。采用純紡或混紡制作各種織物和裝飾織物 三、丙綸纖維的發展歷史情況 20世紀末以來,丙綸纖維工業迅猛發展,新產品不斷出現,應用范圍日益廣泛。紡絲工藝也由一般的常規紡絲速度(1.0-2.0km/min)、中速紡(2.0-3.0km/min)發展到高速紡(3.0-4.5km/min)和超高速紡(6.0-12.0km/min)[1]。細旦、超細旦絲和超細無紡布新品種的出現,使丙綸纖維的應用越來越廣。除了生產的無紡布用作工業用布、過濾材料、土工布、農業用布、覆蓋材料之外,醫用材料、衛生材料、一次性材料等方面也大量使用丙綸纖維。 丙綸纖維加工工藝的不斷發展以及新應用領域的不斷出現,都對丙綸樹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各丙綸生產廠家不斷研制生產適應各種新工藝需要的專用樹脂。 回顧丙綸纖維的歷史發展情況,據悉20世紀60年代丙綸纖維開始進入市場,丙綸扁絲逐漸頂替黃麻而成為麻袋行業的基本原料。加拿大Cel-lanese公司于1962年開發出丙綸短程紡絲,同期膨體連續長絲(BCF)開始用于地毯行業。目前,世界上90%的地毯底布和25%地毯面紗是由丙綸纖維制作的。功能纖維最早在日本和美國等纖維工業發達國家得到重視。而20世紀60年代后期,日本地區便加大對功能纖維、高性能纖維研究的投入工作,不斷推出高技術新產品,并著重強調其在裝飾和產業用方面的用途,拓寬紡織品的應用領域。目前,日本的功能紡織品占全部紡織品的39%,最近日本三菱推出環保型丙綸纖維三菱Pylen。 隨著聚合紡絲技術的提高,丙綸纖維已由粗旦向細旦和超細旦發展。20世紀70年代,丙綸細旦纖維的開發首先在美國、意大利、捷克等國家興起;超細旦丙綸纖維是聚丙烯纖維向仿真絲和織物薄型化發展的新品種,除具有常規丙綸纖維的比重輕、保曖性好、強度高、耐腐蝕、耐磨等優點外,還兼有柔軟、導濕和穿著舒適等特點,其細旦和超細旦絲是制作運動服、內衣、高檔服裝和過濾介質的極好材料,它們具有獨特、優異的服用性能。20世紀80年代中期,混凝土增強丙綸纖維取得了進展,美國、西歐巳開始用于建筑行業;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丙綸的性能的不斷改進,丙綸纖維的品種更加多樣化,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道化學公司和孟山都公司等在該領域占據很重要的地位。美國紡織品中有28%是功能紡織品。由于丙綸纖維是四大合成纖維之一,丙綸纖維原料來源豐富、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由于其具有優良的性能,在服裝、裝飾及產業用品應用有著廣闊的前景,因此對聚丙烯纖維新產品的開發出層出不盡。美國研制的PP抗菌纖維具有阻燃、抗靜電、防污等多種功能。西歐各國對丙綸纖維研究與開發出相當活躍,已成功開發出丙綸導電纖維、電熱纖綸、生物吸收降解纖維。 而我國丙綸纖維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上世紀80年代的年均增長率達36%,大大高于全球丙綸12%的增長速度,也明顯高于國內合纖16%的增長速度。20世紀90年代我國丙綸仍以高于合纖平均增長的速度發展,國內年需求量已超過50萬噸,但是高檔無紡布、運動服用料還是基本依賴進口。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丙綸供應基本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很少進口。但近幾年國內產量增長較慢,2004年國內丙綸產量為27.58萬噸,進口量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從進出口情況看,盡管丙綸的進出口貿易絕對量不大,但進口增長速度較快。特別是丙綸短纖的進口量大幅增加,說明作為紡織及無紡布材料的丙綸短纖需求量較大,而國內短纖供應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