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丙綸纖維面料的特點 丙綸是所有服裝用纖維中比重最輕的,是可浮在水面上的纖維(比重約為0.91g/cm3),但其強度很好,因此在服裝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丙綸面料的特點為: ⑴丙綸屬輕裝面料之一,其重量僅為棉花的3/5,因此很適合做冬季服裝的絮填料或滑雪服、登山服等的面料,也可用于制作繩索、漁網、濾布等。 ⑵丙綸織物的吸濕性極小,其回潮率被視為0%,因此其服裝以快干、挺爽、不縮水等優點著稱。但舒適性欠佳,染色性亦很差。由于丙綸薄膜在與拉伸垂直的方向易于斷裂,因此多用在包扎繩帶上。 ⑶丙綸織物的強度、耐磨性很好,服裝堅牢耐穿。 ⑷丙綸織物耐腐蝕,但不耐熱、不耐光、易老化。 ⑸丙綸織物對無機酸堿有著很好的穩定性,對有機溶劑穩定性稍差。 2. 丙綸纖維面料的品種 丙綸織物有純紡、混紡和交織等類別,其中,混紡和交織物多與棉纖維搭配,如有丙/棉細布、丙/棉什色麻紗等品種;而純丙綸織物則以帕麗絨大衣呢為代表。 ⑴帕麗絨大衣呢 以原液染色丙綸毛圈紗織造而成的仿毛織物,具有獨特的呢面毛圈風格,色澤鮮艷美觀,質地輕而保暖,毛感強,其最大的優點是易洗快干,物美價廉。適宜做青年裝及兒童大衣等。 ⑵丙/棉什色麻紗 采用丙/棉65/35混紡紗織成,具有結實耐穿,外觀挺括,尺寸穩定性好的特點。多用做軍用雨衣、蚊帳等。 ⑶丙/棉細布
丙綸 丙綸是聚丙烯纖維的商品名稱,它是由丙烯作原料經聚合、熔體紡絲制得的纖維。丙綸于1957年正式開始工業化生產,是合成纖維中的后起之秀。由于丙綸具有生產工藝簡單,產品價廉,強度高,相對密度輕等優點,所以丙綸發展得很快。目前丙綸是合成纖維的第四大品種。
丙綸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1.形態 丙綸的縱面平直光滑,截面呈圓形。 2.密度 丙綸最大的優點是質地輕,其密度僅為0.91g/cm3是常見化學纖維中密度最輕的品種。 3.強伸性 丙綸的強度高,伸長大,初始模量較高,彈性優良。所以丙綸耐磨性好。此外,丙綸的濕強基本等于干強。 4.吸濕性和染色性 丙綸的吸濕性很小,幾乎不吸濕,一般大氣條件下的回潮率接近于零。但它有芯吸作用,能通過織物中的毛細管傳遞水蒸氣,本身不起任何吸收作用。丙綸的染色性較差,色譜不全,但可以采用原液著色的方法來彌補不足。 5.耐酸耐堿性 丙綸有較好的耐化學腐蝕性,除了濃硝酸,濃的苛性鈉外,丙綸對酸和堿抵抗性能良好。 6.耐光性等 丙綸耐光性較差,熱穩定性也較差,易老化,不耐熨燙。但可以通過在紡絲時加入防老華劑,來提高其抗老化性能。此外,丙綸的電絕緣性良好,但加工時易產生靜電。
二、化學纖維
(1)按高聚物的來源分
① 再生纖維:是以天然聚合物為原料,經過化學和機械方法制成的,化學組成與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學纖維。
② 合成纖維:以石油、煤、天然氣及一些農副產品等低分子作為原料制成的單體后,經人工合成獲得的聚合物紡制成的化學纖維。 (2)按內部組成分
① 聚酯纖維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
② 聚酰胺纖維(PA)
③ 聚丙烯腈纖維(PAN)
④ 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PVA)
⑤ 聚丙烯纖維(PP)
⑥ 聚氯乙烯纖維
⑦ 聚氨酯纖維
(3)按形態結構分
長絲:化學纖維加工的到的連續絲條,不經過切斷工序的稱之。又分為單絲、復絲與變形絲。
短纖維:化纖在后加工中切斷成為各種長度規格的短纖維。
異形纖維:是指經一定幾何形狀噴絲孔紡制的具有特殊截面形狀的化學纖維。
④ 復合纖維:由兩種及兩種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質的同一聚合物,經復合紡絲法紡制成的化學纖維。分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島芯等。
⑤ 超細纖維:指單絲線密度較小的纖維,又稱微細纖維。
根據線密度范圍又可劃分為:
細特纖維(0.44~1.11dtex)
超細特纖維(0.011~0.44dtex)
(4)按用途分
① 普通纖維
② 特種纖維:是指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結構、功能或用途的化學纖維,其某些技術指標顯著高于常規纖維。
包括: 1、具有特殊力學性能的纖維
2、具有特殊熱學性能的纖維
3、具有化學穩定性的纖維
4、具有特殊物理性能的纖維
5、具有特殊物化性能的纖維
6、具有特殊生物性能的纖維
如:耐高溫纖維、耐輻射纖維、高濕高模纖維
|